“再刷5分钟短视频就睡”“方案改完这版立马休息”—凌晨1点的手机屏幕还亮着,有人对着电脑赶报告,有人蜷在被窝刷剧,还有人抱着手机回复工作消息。如今,“凌晨1点睡7点起”的通勤族、“凌晨3点睡11点起”的自由职业者、考前熬夜刷题的学生党越来越多,可很少有人留意:熬夜后第二天喉咙发紧、皮肤冒痘、情绪暴躁,其实都是身体拉响的炎症警报。

一、熬夜一次,炎症因子就疯长
很多人觉得熬夜只是第二天没精神,却不知道炎症正在悄悄攻击全身器官。
心血管亮红灯:睡眠不足时,大脑分泌的抗炎激素—皮质醇会减少,炎症细胞会附着在血管壁上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。临床数据显示,长期熬夜的人,35岁后心梗风险比规律作息者高2.8倍;
代谢彻底紊乱:仅熬夜一周,胰岛素敏感性就会下降三分之一,身体处理血糖的能力变弱,同时瘦素减少、饥饿素飙升,让人忍不住想吃炸鸡、奶茶等高糖高油食物。不少人发现越熬夜越胖,其实是炎症打乱了代谢节奏;
大脑提前衰老:炎症会导致大脑海马体萎缩,β淀粉样蛋白清除效率下降 。“熬夜后记不住客户需求”“刚放的东西转眼就忘”,正是大脑被炎症伤害的表现;
皮肤变脆弱:熬夜会让皮肤的抗炎屏障受损,不仅容易冒痘、长闭口,还会加速胶原蛋白流失,有人熬夜后发现眼下细纹突然变深,其实是炎症在加速皮肤老化。
CD4+T细胞就像免疫力的“核心工程师”,负责协调其他免疫细胞清除炎症。熬夜后想护住它,这3招要做对:
早餐吃:燕麦(含β—葡聚糖,帮助抗炎)+ 煮鸡蛋(优质蛋白,促进CD4细胞增殖)+一杯无糖豆浆(含植物甾醇,保护血管);
加餐选:蓝莓、樱桃(含花青素,抑制炎症因子)或一小把杏仁(含维生素E,修复细胞);
CD4细胞黄金搭档—CD4艾立克片,富含10多种药食同源成分,多靶点协同搭配,大大提升免疫系统核心CD4细胞的活性,适合没有时间调理身体的加班党,熬夜后来一粒,快速增强精力,减少感染风险。
今晚,不如设好23点的闹钟,把手机调成免打扰模式—毕竟比起刷不完的消息、改不完的方案,能保持身体状态的好睡眠,才是最该珍惜的财富。